Monday, January 12, 2015

脊髓損傷復原和其機制

    在1980年代末,美國進行一項急性脊椎損傷的臨床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病患在脊髓損傷後沒有接受治療,另一組病患在脊髓損傷後八小時內接受甲潑尼龍治療。在完全失去運動功能的病患中,沒有接受治療的病患脊髓可恢復8%的功能,接受治療的病患脊髓可恢復21%的功能。在不完全脊髓損傷的患者中,沒有接受治療的病患脊髓可恢復59%的功能,接受治療的病患脊髓可恢復75%的功能。由上述實驗可知,脊髓損傷是有機會恢復的。

    脊髓損傷恢復有兩種機制,一種為未受損的脊髓束的生長,另一種為多突觸通路。
 
    人類的脊髓損傷大多都是撞擊傷,脊髓中央會出血性壞死,在損傷部位通常只剩下一層薄薄的白質邊緣,只要具有超過一定量的軸突就可以恢復獨立的運動功能,再撞傷部位會出現了小囊,裡面充滿了細胞基質。數以千計的軸突在細胞基質上生長。雖然不清楚軸突的起源和目的,但是很明顯它們是再生的軸突。

軸突可以向損傷部位生長,並可能穿過損傷部位,功能恢復的時間與脊髓軸突的緩慢生長相吻合。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scinet.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4&Itemid=110&lang=cht

My思路歷程

現在我想把思路整理一下,不過中途會提到一些人,以防資料外洩所以姑且把我們的組員分成A,B,C好啦~

一開始在想議題分析的主題(也就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時,A就蠢蠢的說「神經可以再生嗎?我們來做神經再生要不要?」於是就變成這樣了(哀傷
然後結果就是神經當然理所當然地可以再生,因此我們把問題轉成「那神經要如何再生呢」上面,並開始進行資料的探勘。在查資料的途中,發現周圍神經跟中樞神經的再生有點不太一樣,那就是中樞神經的再生有困難,但由於當時所查的資料都有點年代久遠,因此上面都還未有解決辦法,我們就先判定中樞神經是無法再生的(回想起來真是蠢...........黑歷史啊)。至於周圍神經倒是查了不少的資料,譬如再生所需要的要素啊、過程大概是怎樣等等。就這樣ppt做一做出發前往斷頭台報告,呵呵結果因為太緊張講的超級快大概大家都沒聽清楚講者也不知道自己在講啥呵呵ヽ(∀゚ )人(゚∀゚)人( ゚∀)人(∀゚ )人(゚∀゚)人( ゚∀)ノ
所有組別之後老師就拿起準備好的菜刀開始砍人開始講評,講出了超多我們的報告的可改進之處:

  1. 議題太龐大,要鎖定議題,雖然有提出架構,但是中空的(其實我悟性不好當時不太了解OTZ
  2. 資料來源簡陋,不要一次全部放在ppt最後面
  3. 閱讀太少,不可以先入為主
  4. 指出與課本內容章節的強烈關係及部分
  5. 最好看完資料再決定問題方向

於是第一次的進度就這樣度過了................To be continue......

Sunday, January 11, 2015

周圍神經的再生

   我們這組有段時間是在做周圍神經的再生,不過後來因為資料太少,改做中樞神經的再生與療法。以下為當初再做周圍神經再生的統整。

   周圍神經的再生方式是在細胞本體合成再生纖維所需的原料,沿軸突運向神經錐末端,這些新的蛋白質使神經斷面近端的軸突能向遠端生長,同時去髓鞘化的許旺細胞與圍繞在周圍的基底層形成的神經內膜管 (Detrait, Eddleman, Yoo, Fukuda, Nguyen & Fishman, 2000)。之後藉由與周圍基質及細胞分泌的一些生長因子的交互作用,生長的軸突便可到達目標處,完成神經再生。

神經再生除需要再生纖維合成所需的原料外,還需:
(1) 滋養神經再生的營養液供應。
(2) 提供再生的神經需要的支撐表面,就是要提供類似鷹架的作用供其攀附。
(3) 引導再生的神經生長的方向,即要提供鷹架引導生長神經錐延伸的方向。
(4) 再生的神經其外層需要的神經鞘。

許旺氏細胞都具備這些條件,這也就是周邊神經能夠再生的原因。




周邊神經的再生圖。以運動神經為例,運動神經的軸突控制其目的肌細胞(a),運動神經纖維受傷了(b),沒和細胞本體部份(遠端)連接的斷端神經纖維會死亡、退化,喪失神經功能,受損的組織由巨噬細胞清除,由此運動神經原控制的肌細胞也會漸漸萎縮的現象(c~e)。神經會由斷面長出神經錐,神經錐向前長,神經纖維就漸漸長長(f)。許旺細胞提供受傷神經纖維正在生長的神經纖維攀爬的鷹架,使再生的神經纖維依循其原來的路徑再生回目的地(g)。

資料來源:http://www.sec.ntnu.edu.tw/Monthly/97(306-315)/310-PDF/02-97023-神經修護_修_.pdf

神經再生的方法


      神經再生有許多治療方法以及障礙,以上為我們這組目前所查到的資料彙整。

台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

     目前台灣對神經再生有較大進展的,大概就是台北榮總醫院了。台北榮總有神經再生門診和專門的復健中心,提供病患全方位的照顧。

    台北榮總從1998年開始向衛福部提出人體實驗計畫的聲請,至今以完成多項「創傷後脊髓及脊髓神經之修復」人體試驗,包含頸椎、胸腰椎、臂神經叢、腓總神經等部位之修復。

    其治療方式為,先進行外科手術將患者脊髓受傷部位的結蒂、疤痕組織清除,再注入含有「酸性纖維細胞生長素」等配方的雞尾酒藥物。

    手術完成後病患還需積極復健,台北榮總還有虛擬實境手足運動訓練室,以及專門的復健醫師,幫助不同脊椎及週邊神經損傷病患。


資料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

目前的心得與困境

   目前查到神經再生的治療方法大多都是較舊的資料,而且幾乎都在動物實驗的階段(例如:移植毛囊幹細胞),少數為臨床實驗(例如:外科手術加雞尾酒療法)

    在臨床實驗中,雖然能改善病情,使病患能恢復部分行動能力,但無法使脊椎回復到原本的狀態,且手術後還需積極復健。

    有些臨床實驗也存在使病情惡化的風險,例如:植入人體胚胎幹細胞,幹細胞注入體內,反而助長腫瘤的發生。
    
     到目前為止神經再生似乎可行,但卻停留在實驗階段,還沒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治療流程,廣泛運用在神經受損的病患身上。